萬有清潔的資訊專區 Banner圖片

家裡總是潮濕又發霉?其實只因為你沒做到這 3 件事


你家的潮濕,是生活品質的隱形殺手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?衣櫃裡總是有一股霉味、浴室牆面開始泛黑、木地板腳踩起來濕濕的,甚至空氣中也瀰漫著說不出的悶重感。許多人以為這是天氣或建築結構問題,但其實,許多室內發霉與潮濕狀況,都是日常生活中「幾個習慣沒做好」所造成。

根據內政部建研所與環保署的資料,台灣屬於高濕度地區,平均濕度高達 70%以上,特別在梅雨季與夏季,濕氣若不及時處理,很容易成為黴菌滋生與塵蟎繁殖的溫床。除了影響家具與衣物保存,更嚴重的是對人體造成過敏、氣喘與皮膚癢等健康問題。

以下,我們將解析導致家中潮濕與發霉的 3 大主因,並提供實用的改善方式。你可能以為自己有打掃有除濕,但問題可能就出在忽略了這些關鍵細節。

一、濕氣不只來自天氣,還藏在「日常習慣」中

你知道嗎?家中的濕氣有一半以上來自居住者日常活動,例如:洗澡後不開窗、烹飪時不開抽油煙機、晾衣服晾在室內等。這些習慣會使水氣積存在空氣中,若未即時排出,就會附著在牆面、天花板、家具與窗簾上,導致黴菌孳生。

改善對策:

  • 浴室洗完澡後,務必開窗或啟動排風扇至少 30 分鐘

  • 廚房烹飪時使用抽油煙機,同時保持部分通風

  • 衣物盡量於戶外晾曬,若需室內晾衣,需搭配除濕機

  • 每天定時打開窗戶 15 至 30 分鐘,促進空氣對流

二、你以為乾淨的角落,其實早已藏滿黴菌

黴菌最喜歡「看起來沒髒卻濕氣重」的地方。包括衣櫃角落、床頭櫃背後、廚房水槽下方、冷氣出風口、洗衣機膠條內緣等,都是清潔時最常被忽略的位置。

根據研究,當室內濕度超過 65% 且持續超過 48 小時時,黴菌就可能開始孳生。若清潔頻率不足,或家具長期貼牆不通風,就會形成「看不見的黴區」。而這些黴菌孢子會隨空氣飄散,吸入後導致咳嗽、打噴嚏,對過敏體質者更是一大威脅。

改善對策:

  • 衣櫃與牆面之間需保留 5 至 10 公分空隙通風

  • 每月至少一次拉出大型家具吸塵與檢查是否發霉

  • 冷氣濾網、出風口每月清洗一次

  • 洗衣機膠條內緣與洗劑盒也需定期擦拭與風乾

  • 使用活性碳包或除濕盒放置於潮濕角落

三、使用除濕機卻沒關門窗?效果等於白搭

許多家庭購買除濕機以改善濕氣問題,卻因「操作錯誤」而達不到效果。最常見的錯誤就是「除濕時開著窗或門」,導致外部濕氣持續流入,機器反而越除越無效。

此外,許多人會習慣「房間有點悶就開窗透氣」,但若是梅雨季、下雨天或黃昏後的濕氣較重時間,其實開窗反而會將更多濕氣引入室內。

改善對策:

  • 使用除濕機時,關閉門窗至少持續運作 2 小時

  • 避開早上與傍晚開窗時間,選在中午 11 點至下午 2 點通風為佳

  • 除濕機應定期清洗濾網,確保風流與濾效正常

  • 濕度建議控制在 50% 至 60% 為宜,避免太乾也影響呼吸道

潮濕與發霉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?

許多人以為發霉只是牆壁不好看,或衣服有味道,但實際上,黴菌與高濕環境對人體的傷害更為深遠。根據國際環保醫學資料:

  • 黴菌孢子會引發呼吸道過敏、鼻炎、氣喘

  • 濕氣重會導致關節酸痛、疲憊感增加

  • 黴菌會刺激皮膚,引起紅疹與搔癢

  • 對孩童與長輩的免疫系統造成長期負擔

因此,不處理潮濕問題,不只是環境問題,更可能成為家庭健康的慢性風險。

真正有效的除濕清潔,是改變習慣與深層處理

你是否也經常覺得明明每天有打掃,但家裡總是濕濕的、東西容易發霉、皮膚過敏常常發作?那麼很可能你只做到了表面清潔,而真正影響生活舒適度的根源「濕氣控制」與「深層防霉」尚未落實。

換季時正是進行全屋深層清潔與習慣調整的最佳時機。除了使用除濕機與開窗通風,更重要的是定期整理死角空間、清洗冷氣與家具底部,從根源減少黴菌與過敏原孳生。

關鍵字:潮濕.發霉.梅雨季.家裡潮濕.霉味

潮濕.發霉.梅雨季.家裡潮濕.霉味|家裡總是潮濕又發霉?其實只因為你沒做到這 3 件事


立即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