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潮濕的氣候中,浴室往往是家中最容易發出異味的地方。很多人以為只要天天刷馬桶、倒排水口清潔劑,異味就能一掃而空。但如果你做了這些努力後,浴室還是有一股「說不上來的味道」,那你可能忽略了幾個真正的關鍵源頭。
今天就來揭開這個日常清潔盲點,教你找出異味根源,還給你清爽乾淨的浴室空間。
雖然馬桶是顯而易見的髒污來源,但若經常刷洗還是有異味,那麼,問題可能不在馬桶本身,而是以下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:
浴室磁磚縫是水氣與肥皂、沐浴乳、身體角質最容易累積的地方。一旦發霉或堆積汙垢,會釋放出類似霉味或酸味,長期下來,即使表面看起來乾淨,異味仍會揮之不去。
使用「牙刷+小蘇打+白醋」的天然清潔法刷洗磁磚縫
每週至少一次針對角落縫隙進行局部除黴處理
若發霉嚴重,可使用市售防霉劑快速處理後保持乾燥
地排是異味的最大兇手之一。洗澡後頭髮和皂垢容易卡在地排濾網內部或管道中,若未定期清理,便會產生腐臭味。而且濕氣滯留也會造成細菌孳生。
每週撈一次排水孔濾網內的髮絲與雜物
每月使用「熱水+小蘇打+白醋」沖淨排水管
或使用專用通管清潔劑,避免異味逆流
許多家庭會在浴室內放置吸水地墊,但若每天使用卻未徹底曬乾,長期潮濕會成為黴菌溫床。當濕毛巾與地墊悶在空氣不流通的浴室中,就會釋放出濃厚的霉味。
浴室地墊建議每兩天晾曬、每週清洗
毛巾應分開晾乾,避免重疊堆放
若可行,將地墊移至通風處乾燥後再放回
長期忽略浴室天花板與抽風扇的清潔,也可能是異味來源之一。濕氣上升後容易在天花板凝結,久而久之產生黴斑;而抽風扇若吸入大量灰塵與濕氣,也可能夾帶霉味排出。
每1-2個月使用抹布擦拭天花板
定期關閉總電源後拆開通風扇清潔扇葉
若無法自己處理,可請專業清潔公司處理高處通風設施
要真正告別浴室異味,不是光靠芳香劑或清潔劑就能解決,而是需要建立以下三大日常習慣:
使用抽風扇並定期開窗,促進濕氣排出
洗完澡後關門10分鐘,再打開通風換氣
除濕機建議放在浴室門外或附近,減少濕氣擴散
勿長時間讓地板積水,維持乾燥最重要
分「馬桶區、淋浴區、洗手台區、地板與天花板」個別打掃
各區使用專用抹布與工具,避免交叉污染
訂定清潔時間表,例如每週一清排水孔、週五清地磚縫等
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專業清潔人員協助:
深層管線清潔:透過專業工具深入排水管進行高壓沖洗與除垢
防霉處理與封邊劑施工:針對磁磚縫與牆角進行抗菌處理
除臭源診斷服務:協助排查異味來源,針對性處理根本問題
浴室是每天與我們身體最親密的空間,不只是清潔表面那麼簡單,更要顧及空氣中的氣味與隱形的污染源。若你也對「浴室明明有刷還是臭」感到困擾,不妨從上述這些被忽略的小地方開始著手,讓清潔回歸「看得見+聞不到臭」的雙重標準。
不想再為異味煩惱嗎?交給我們,讓專業的清潔團隊協助你重新找回浴室的清新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