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,無論是北部陰雨不斷的梅雨季、南部午後雷陣雨的潮濕天氣,還是東部海風帶來的濕氣,幾乎所有地區都逃不過「家裡總是濕答答」的困擾。衣服曬不乾、地板滑溜、牆壁出水珠、衣櫃發霉、塵蟎過敏……這些生活小煩惱其實都與「濕氣」脫不了關係。
那麼,大家常見的除濕方式到底有效嗎?又有哪些錯誤使用方式,反而讓濕氣越除越多?本篇一次整理常見誤區、實用技巧,幫助你擺脫惱人潮濕,還你乾爽居家!
我們先來認識問題的根本。台灣潮濕的原因其實很複雜,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情況:
地理與氣候特性:台灣四面環海,屬於海島型氣候,全年濕度普遍偏高。
建築設計問題:老屋防水層老化、牆體吸濕性強,新建大樓通風設計不良,容易形成濕氣困住的情況。
生活習慣造成的濕氣堆積:如室內曬衣、廚房油煙水蒸氣未即時排出、浴室常關門等,讓濕氣無法散去。
你家是否也有這些情況?如果有,那就要特別留意除濕手法的正確性了!
很多人買了除濕機就以為問題解決了,但其實關鍵在於**「位置」與「空間封閉度」**!
✅ 正確方式:將除濕機放在濕氣來源的附近(如窗邊、浴室門口、室內曬衣區),並關門窗運作,讓機器集中除濕。
❌ 錯誤方式:放在走道或開放空間中開整天,濕氣吸不到、電費白花!
此外,也別忘記定期清洗濾網與排水箱,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。
除濕盒是一種被動式的除濕工具,適合用在衣櫥、鞋櫃、收納箱等密閉小空間中。若想用它來解決整間臥室或廚房的濕氣問題?那可就太天真了!
✅ 小空間放一兩盒 OK,但記得定期更換。
❌ 全家靠放除濕盒就想除濕?濕氣根本沒在怕你!
現在有不少標榜「清淨+除濕」的家電產品,雖然聽起來很便利,但多數這類機器的除濕功能較弱,更偏向清淨主打,除濕效果遠不如真正的除濕機。
✅ 適合追求基本清淨+微量除濕的使用者。
❌ 若住家濕氣重,還是建議搭配專業除濕機使用為佳。
除了設備的使用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些調整,讓家中濕氣自然減少!
尤其是梅雨季,如果衣服曬太久、空氣不流通,會讓室內濕氣爆表,還容易發霉!建議使用乾衣除濕機或配合電風扇循環+窗戶對流效果。
洗澡後別馬上關門,先讓排風機+窗戶運作10~20分鐘,幫助濕氣排出。
拖地後記得用乾抹布再拖一遍,或讓空氣自然流通加速地板乾燥,才能避免黏膩和霉菌滋生。
如果你已經嘗試各種方法還是無法改善家中濕氣,或是牆面、角落、地板開始出現發霉、水痕、霉味等狀況,這時候就需要找專業清潔團隊進場!
專業團隊不只是幫你打掃而已,還能:
✔️ 使用適合材質的除霉藥劑,避免傷害地板與牆面
✔️ 判斷潮濕源頭(例如地下滲水、牆壁結露等)
✔️ 針對傢俱材質選擇對應清潔與除濕方式
✔️ 提供居家除濕規劃建議(如設備擺放、日常保養技巧)
在台灣潮濕的天氣裡生活不容易,但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除濕觀念,搭配合理的工具與習慣,就能讓你家的空氣乾爽清新不再是夢。
如果你也正在為濕氣、發霉、異味煩惱,歡迎預約我們的【專業除濕清潔服務】,從源頭改善潮濕問題,讓居家變回一個真正舒適放鬆的空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