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氣候潮濕多雨,尤其是每年梅雨季與颱風季來臨時,家中總是瀰漫一股悶濕氣味,不僅讓人心情煩躁,牆面發霉、衣物臭味、地板濕滑,甚至電器、家具受潮損壞的情況也屢見不鮮。
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?明明打掃很勤快、家裡裝了除濕機,卻還是無法真正解決濕氣困擾?
問題不在設備夠不夠,而是你有沒有用對方法。
今天就由我們整理五個真正有效、經過專業清潔師實測的室內除濕關鍵對策,幫你擊退雨天濕氣,還給自己一個乾爽又健康的家。
許多人會在雨天稍停時趕緊「開窗通風」,以為這樣就能帶走濕氣。但實際上,「風的流動」比單純開窗更重要。若僅開單一面窗戶或對著濕氣來風的方向開窗,反而會將濕氣引進室內。
正確做法:
針對不同空間,找出「對角線通風」路徑(如臥室與廚房開對窗)
搭配循環扇、電風扇引導空氣流動
避開強降雨或濕度過高時段通風(建議在午後陽光出現後通風效果較佳)
這種方法不僅能帶走濕氣,也能排出異味與多餘熱氣,對長期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也有幫助。
現代家庭大多都配有除濕機,但常見錯誤就是將其放在「人常出入」的開放空間,或者一台機器全屋走透透。實際上,除濕機最有效的是在「封閉區域集中除濕」。
關鍵技巧:
一台除濕機僅限用於單一空間(如臥房、衣櫃間、廁所)
開機時關閉門窗,避免外部濕氣進入
放置位置應為濕氣最重處(如牆角、靠近窗邊、洗衣區)
此外,除濕機的水箱與濾網需定期清洗,才能保持效能。許多使用者忽略這點,導致除濕機效率下降、甚至滋生細菌,反而對健康有害。
浴室是濕氣的「大本營」,不論洗澡還是洗手,只要使用水,濕氣就會累積。若排風系統不足或不當使用,很可能導致浴室濕氣外溢,進而蔓延至整間房屋。
改善建議:
安裝高效率排風扇或加裝暖風機
每次使用完畢後讓排風持續 20~30 分鐘
利用刮水器將地面水氣帶出
門口鋪設吸水地墊,減少水氣擴散
若家中有多個浴室,建議逐一檢查其通風設施是否正常運作,以確保濕氣不會從這些區域逐步滲透。
雨天沒陽光、沒陽台,衣服無法曬乾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。但若缺乏對應措施,不僅衣服發臭,空氣濕度也會因此上升。關鍵在於控制「乾燥時間」與「濕氣排放路徑」。
有效策略如下:
盡量集中在一間封閉空間內曬衣
搭配除濕機、暖風扇同時使用(提高效率)
衣物懸掛距離保持 10 公分以上,促進空氣流通
若使用烘衣機,定期清潔濾網與排氣孔
有些居家空間雖然設計開放式曬衣區,但若未搭配通風設計,反而加速濕氣滯留,是很多人忽略的問題。
除了明顯可感知的空間,還有許多你「看不到、想不到」的地方,正默默吸收濕氣。這些地方長期不處理,不但發出霉味,甚至會讓家具、牆面損壞。
建議關注以下區域:
衣櫃與牆面間是否有潮濕痕跡?可使用吸濕盒+除濕包
木質家具下方、沙發底部,建議定期清掃+通風
鞋櫃內盡量保持乾燥,鞋子曬乾再收納,並放入吸濕材料
也可以善用活性炭包、竹炭球等天然除濕材料,來增強這些區域的抗濕能力。
濕氣雖無形無色,卻會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品質,甚至影響健康。從濕疹、呼吸道過敏,到家具損壞、霉菌孳生,每一個小角落都值得你多花一點心思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努力除濕卻還是無效,也許是時候尋求專業協助。
我們提供完整的居家濕氣評估、除霉處理、環境清潔與預防服務,讓清爽與安心一起住進你的家。
不讓雨天毀了生活節奏,從今天開始,用正確的方式和濕氣說再見。